发布人: 华运集团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27日
2025年3月25日,由华运集团与华泰期货联合举办的“华期荟黑色商品闭门讨论会”在百营钢铁交易中心综合楼五楼成功召开。本次会议聚焦2025年黑色商品市场的供需格局、价格走势及政策影响,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市场分析与未来展望。
权威解读:剖析行业发展态势
会议伊始,华泰研究副院长王英武带来了“供给侧2.0背景下的行业发展与产业链商品价格展望”的主题分享。他指出,2025年钢铁行业供应宽松使得价格弹性受限,行业利润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供给侧政策的调节。与此同时,铁矿、焦煤等原料供应也较为宽松,价格重心有所下移,但过剩程度相对历史周期较为温和。
在需求端,分化态势明显。房地产方面,销售端虽有望企稳,但新开工和土地购置持续低迷,仍然是钢铁消费的核心变量。而基建与制造业凭借出口韧性(占外需25%-30%)支撑了价格下沿,新能源、钢结构升级等新兴需求更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量。
政策方面,新一轮供给侧改革“去产量与去产能”并重,或将有力推动行业利润修复,预计吨钢利润可改善约100元/吨。
深度洞察:细分市场全面分析
王英武副院长还对黑色商品细分市场进行了深度剖析。钢铁板块,2024年粗钢净出口占比10.3%,2025年需密切关注政策落地对供给的减量影响,出口与制造业需求支撑价格底部,地产、基建弹性则决定价格上限。
铁矿市场,2024年全球过剩2800万吨,2025年或增至3000+万吨,价格呈季节性区间运行,非主流矿和内矿调节能力增强,年均价预计小幅下移。
煤炭市场,焦煤2024年全球过剩600万吨,2025年过剩500万吨,价格低位震荡但无严重过剩;动力煤因内煤减产、进口依赖度提升,价格受“三层防护”机制支撑,行业利润稳定性高。
玻璃与纯碱方面,玻璃2025年供应或收缩6%以上,可能出现阶段性错配,但需求减量限制涨幅,整体呈低位震荡态势。
多维视角:宏观与外部环境解读
会议对宏观与外部环境也进行了全面解读。国内政策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全国两会强调“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供给侧改革范围广、力度大、周期长。国际风险方面,美国若对墨、加、欧盟加征关税,可能拖累自身GDP增长1 - 1.4个百分点,并冲击依赖对美出口的经济体,而中国钢铁间接出口占对美出口重要比重,需警惕贸易政策变动的传导影响。当然,全球化也带来了机遇,印度引领海外钢铁需求增长,中国新能源、制造业出口优势强化了对全球供应链的支配地位。
圆桌论坛:碰撞智慧火花
在圆桌论坛环节,王英武副院长与参会嘉宾围绕黑色商品市场的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就未来钢价走势、钢厂利润可持续性、成本支撑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深入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贸易商及相关企业应对市场变化提供了丰富且实用的思路和策略。
展望未来: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2025年黑色商品市场整体供需矛盾并不尖锐,价格预计以区间波动为主,铁矿、双焦承压,钢材利润边际改善。对于企业而言,钢厂应关注政策驱动的产能出清机会,优化原料采购节奏;贸易商可利用期货工具对冲价格风险,聚焦新能源用钢、钢结构等结构性品种。当然,也要警惕政策执行不及预期、全球经济衰退、地缘冲突升级等风险。
本次“华期荟黑色商品闭门讨论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此次会议不仅为行业搭建了一个深度交流的平台,也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帮助企业梳理了逻辑,有助于大家更好地把握黑色商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共同应对市场变化与挑战。
未来,华运集团将继续秉持“服务行业,助力企业”的理念,积极对接更多优质资源,搭建更多交流合作平台,为行业及园区各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与助力,愿与各企业在未来市场的浪潮中稳健前行,共同开创行业发展的新篇章。